南京農業大學畢業生、西部計劃志愿者劉妍君:
和西部一起成長,是我的幸運
站在十字路口,向左還是向右?大學畢業生內心的矛盾與糾結,新疆伊寧市都來提巴格街道紀工委書記劉妍君也曾經感同身受。
2012年夏天,即將從南京農業大學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的劉妍君一臉茫然:“其實我找工作還是行動較早的,到博物館、酒店、旅行社等單位實習過,大三結束后就開始參加各種招聘會。記得有一家外企在南師大舉辦銷售比賽,我賣出去100多份產品,獲得第一,可最終也沒能進入面試環節。”劉妍君當時挺失落,因為應聘準備的周期很長,期望值也較大,“大三后的整個暑假,一直在等面試電話”。
“因為父母工作的緣故,我從小在新疆長大,但爺爺奶奶是南京人,加上4年學習都在南京,喜歡上這個城市,想留在這里。”上大四時,劉妍君除了準備畢業論文,還參加了江蘇省公務員招錄考試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公務員招錄考試。“后者我以第二名通過筆試,但我放棄了當年6月的面試機會,因為不是第一名,加上來回耗時長,與畢業論文提交的時間相撞。當然這只是跟父母說的理由,其實自己潛意識里還是想留在南京。”
就在這樣的糾結中,西部計劃給了她一個“試煉”機會。“西部計劃開始招募后,學校團委找到我,建議我報名。”劉妍君說,西部計劃可以保留應屆生身份,即便不合適,一兩年后也可以再次選擇。
就這樣,劉妍君帶著忐忑的心情來到新疆霍城縣三道河鄉政府,進入當地黨建辦。很快,在同事的指導幫助下,劉妍君逐步適應工作并快速上手。黨員培訓、黨員系統維護、黨組織關系轉接、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村級陣地打造……繁瑣的工作,磨煉了她的耐心和細致。“從日常的信息數據處理到會議的幻燈片制作,大學生的信息素養有了用武之地,我也有了一種被需要的感覺。”劉妍君說。
日常工作中,劉妍君經常需要到村民家走訪,收集困難訴求,宣傳惠民政策。初來乍到,語言不通,塔爾吉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馬秀蘭主動邀請她到家中做客,向她介紹風土人情,并帶著她走村入戶,讓村民們認識這個新來的小姑娘。“村民們非常熱情,拿出家里最好的茶、水果、點心招待我。”
在擔任西部計劃志愿者期間,劉妍君兼任三道河鄉團委副書記,給留守兒童上課、表演節目,去特殊教育學校照顧殘障兒童……2013年,新建的塔爾吉村村委會院子里有一個籃球場,劉妍君精心策劃了一場籃球賽,村里的男女老少積極參加,雖然只有4支隊伍,但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快樂的神采,這讓劉妍君內心成就感滿滿。
10多年前,劉妍君剛到三道河鄉時,這里的居住環境還較為落后。宿舍是平房,地面鋪的是磚塊,冬冷夏熱。“夏天晚上開燈,能聽到蛐蛐等各種蟲子追光撞到門上的聲音。”劉妍君說,一些人不適應當地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待了不到一年就離開了。劉妍君家在本地,但至少也要一個月才能回家一趟,“父母住在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我回去至少要倒3趟車花費兩個多小時。同事們都特別照顧我,怕我一個人感到孤單,周末想方設法組織露營、野餐、釣魚等活動,帶我到附近的沙漠騎駱駝,請我喝新鮮的駱駝奶。”
兩年服務期滿后,劉妍君對這片土地產生了深厚的感情,于是報名參加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公務員招錄考試,最終留在伊寧市,目前已在紀檢監察一線工作6年。
“用不長的時間,做一件終身難忘、終身受益的事情。”劉妍君說,當年跟她一起從南京到伊犁的南京郵電大學西部計劃志愿者何夢婷,服務期滿后參加事業編考試,進入伊寧市衛校,現為伊犁職業技術學院的講師;老家連云港的江南大學志愿者尹德成,2011年參加西部計劃,在伊犁州新源縣服務期滿后,來到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海關工作;鹽城小伙李瑞金,2011年來到伊犁州尼勒克縣,服務期滿后留在當地工作、成家……劉妍君見證了越來越多的江蘇西部計劃志愿者奉獻新疆、扎根新疆、建設新疆。“如今,這里的環境越來越好,原來工作的地方蓋起四五層高樓,按照賓館標間配備,旁邊的沙漠也成了流量不小的景區。“和西部一起成長,是我的幸運,選擇新疆,我無悔當初的決定。”劉妍君說。
【專家點評】
團省委志愿者工作部負責人表示,自2003年以來,我省累計選派7000多名西部計劃大學生志愿者奔赴祖國西部基層。他們,用勤勞和汗水,為西部經濟社會發展奉獻青春,詮釋志愿服務的新時代內涵,在“小我”融入“大我”中見初心,在深入基層實踐中長本領,在高質量發展中建新功。他們,用實際行動,在教書育人的講臺上,在創新創業的最前沿,在社會治理的第一線,在鄉村振興的主戰場,努力書寫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的青春篇章。
本報記者 楊頻萍
原載:2024年6月28日《新華日報》,版次:4